close

  孙恩权夫妇向往地说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,咱们追寻的梦就在这孩子们的残暴笑颜里。

  小两口说有个情景一辈子也不会忘却:当两人背起行李要分开时,不少村民和孩子都到村头围住他们,有的小孩还抱住徐瑞香的大腿,不让走。因没工资,孩子们的家长每月凑钱给他们。当初两人工资每月共1700元。工资菲薄,两人就应用假期,种庄稼、给村民打零工来保持生计。

微博推举 | 本日微博热门

  2006年,朱家镇树立教导中央,师生被分流到镇里,目前学校只剩下孙恩权夫妻俩坚守着。2007年7月,碱北小学变成一个教学点。两个年青人曾废弃拿着教师证走出大山的机遇,仍旧当代课先生。

  29岁的徐瑞香回想,刚来时,身为常设代课老师,月工资只有200多元,但他们在工作上却始终高尺度请求。徐瑞香说,自己带的六年级在一次全镇考察中,获第四名。

  朱家镇碱北村地处偏僻,不正式老师愿到这里教学。2003年7月,孙恩权、徐瑞香从牡丹江师范学校信息技巧专业毕业,他们放弃城里工作的机会,当上暂时代课教师。

  记者走进其中的一间教室,固然外边气温在零下20摄氏度,可屋里却很温暖,炉子烧得很旺。这间教室,是教学点的幼儿班,有十七个孩子。孙恩权正在教孩子们识字。

  两人月收入共1700元

  一对小夫妻和十七个娃

  据《黑龙江日报》报道 孙恩权和徐瑞香是对“80后”小夫妻,在牡丹江市林口县朱家镇碱北村的一个教养点,做代课老师。八年来,他们忍耐贫困、孤单,默默贡献青春。

  为能让孩子们暖温暖跟地上课,孙恩权老是天不亮就起床,给教室生炉子。17个孩子中,不少是留守儿童,孙恩权夫妻俩像看待本人的孩子一样尽心努力。孩子们罗唆就叫他们“爸爸、妈妈”。

  楚天都市报讯

  近日,记者来到朱家镇碱北村。村最南头,记者看见了三间新建的砖瓦房――朱家镇核心校碱北村的教学点。

分享到: 欢送发表评论我要评论

夫妻俩(后排左一、左二)和孩子们在“学校”里 夫妻俩(后排左一、左二)和孩子们在“学校”里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w9piey41qh1 的頭像
    w9piey41qh1

    w9piey41qh1的部落格

    w9piey41qh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